替代316钢而且可节约镍的不锈钢板
节约了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镍含量,由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所组成的不锈钢板,在20世纪30年代,作为耐晶间腐蚀钢被欧洲开发出来,美国也投入了生产,不过由于在制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主要作为铸造件被使用,在各国被标准化。日本也于1950年左右制造出相当于美国a1s1329的双相不锈钢的铸造件,虽然它作为一种可替代316钢而且可节约镍的不锈钢十分引人注目,也被用于化学工业,但是由于其焊接部位存在耐腐蚀性和韧性的问题,使其用途被缩小。
此后,人们清楚了ni, cr, si, mn, mo等元素会影响铸造件对硫酸的耐腐蚀性,而ni, mo, cr会影响板材的耐硫酸性[10)。随后开发了通过低碳化和添加氮来改善焊接部位耐腐蚀性和韧性的双相316l不锈钢板25cr-5ni-1.5mo-n钢(ntkr-)[111,并于1969年其板材投入工业性生产[[121,这种钢作为sus329j 1,在1972年被jis所采用。